山西两名志愿者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
9月20日,恰逢第二十个全国“公民道德宣传日”,来自太原的两位爱心志愿者王玉龙、申晓洋同时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,为两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,成为山西省第249例、2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“这次你是新闻的主角!”
王玉龙是山西妇女报社的一名新闻工作者。在2018年一次无偿献血时,王玉龙了解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。“生命只有一次,看到有许多白血病患者由于找不到合适的配型最后失去了生命,我愿意登记入库,希望多一份生的希望。”回忆当时入库的初衷,王玉龙这样告诉我们。
今年7月,正在忙碌工作中的王玉龙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,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,王玉龙没有犹豫就同意了捐献。
“生命宝贵,救人为要,当初入库就是为了帮助别人,现在既然有了救人的机会,我一定全力以赴。”短短一个月左右,王玉龙完成了高分辨确认、捐献前体检等流程,在等待捐献的过程中,王玉龙积极锻炼身体,调整作息,为即将到来的捐献做准备。
9月20日,王玉龙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。采集捐献结束后,王玉龙也为患者送上祝福:“希望他(她)能够早日康复,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。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毛尚洁也为王玉龙点赞:“大记者,平时你是新闻报道的幕后英雄,这次你是新闻的主角!”
“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去做”
21岁的申晓洋是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,在回忆起自己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途径时,申晓洋说到,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,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这方面的知识,2021年一次献血时看到工作人员招募志愿者的时候,便毫不犹豫的选择加入,希望将来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。
遇见自己生命中的十万分之一“髓缘”,是一件既幸运又幸福的事情!今年6月,申晓洋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,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。他立刻同意捐献,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积极做好捐献准备。9月20日上午,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,深红温热的血液从申晓洋的手臂静脉流出,经过血细胞分离机,造血干细胞一点一滴收集到储血袋中,汇聚成一股爱的暖流,为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。
谈起年底即将参加的研究生入学考试,申晓洋坚定地表示:“当初报名成为志愿者就已经做好了准备,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去做。”朴实的语言、无声的行动是申晓洋坚韧品格的体现,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心存大爱、勇于担当的精神写照。
生命接力,跑出“爱心加速度”
山西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自2002年启动以来,入库志愿者人数每年稳定增长,2021年底突破10万人,目前已有10.24万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大家庭。
2005年9月,山西省实现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,2011年7月完成第50例捐献,2014年5月,完成第100例捐献,2020年12月,完成第200例捐献。与此同时,每年的成功捐献人数从个位数逐渐增加到两位数,尤其是今年,8月单月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6例,9月计划完成7例,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省单月捐献例数新纪录。
说起造血干细胞工作,省红十字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高凡激动地说:“今天,完成了第250例捐献,我省成功捐献跨越50例的时间间隔从最初6年、3年……、缩短到如今的1年零8个月,可以说是生命接力,跑出‘爱心加速度’”。
责任编辑:采言
2022-09-23 16:17:18
2022-09-21 15:36:32
2022-09-20 15:34:34
2022-09-20 15:06:22
2022-09-19 15:27:29
新闻动态
公益明星
榜样人物
草根故事
热门标签